目前分類:攝影相關文章資料夾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0223_2013 Update

緣起:

【白平衡】

底片時代,在鎢絲燈下我們會選擇鎢絲燈底片拍照,以配合大約3200K的色溫。在大太陽底下,我們會用日光底片拍照。晚上我們會打色溫約5700K的閃燈光作為燈源,以便在日光底片獲得正確的顏色。這裡會因光源的色溫不同而需要做調整。但是在數位相機時代,因為無法改變底片,所以需要做白平衡。白平衡是把不同色溫下的白色區塊「調整」為白色,但是大部分會有誤差,可以在5600K的環境下拍照(大太陽下或棚內打閃光燈),就不要使用白平衡。在這裡使用Canon 450D機身做例子,證明大部分的白平衡會造成顏色上面的誤差,Nikon和Sony數位相機也會有這個問題。

【18%灰卡】

白平衡有自動白平衡和自訂白平衡兩種,兩種白平衡和18%灰卡沒有關係,不能混為一談,不需要拍攝18%灰卡也能做白平衡。白平衡是白平衡,18%灰卡是18%灰卡。18%灰卡是用來測光,協助測光錶獲得適正的曝光(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把適正曝光改為到13%灰卡)。



 

------------------------------------------------------------------------------------------------------------------------------------------------------------------------------------------------------------------------------------------------------------------------------

實驗動機:

一、設定Canon 450D數位相機的白平衡是日光(約5200K色溫),拍攝鎢絲燈泡,燈泡顏色是黃色,因為此時燈泡的色溫約為3200K。在3200K鎢絲燈下拍攝白紙,可拍到一張黃色色彩的紙張,以這張照片為基準,使用Canon 450D的自訂白平衡,是否可把黃色校準為白色?這需要實驗驗證。因為相機認定的正確測光是以18%(註一)灰卡的測光為準,照片拍出來是否為純白色?這需要實驗驗證。

二、接續上述動機一,三張不同灰階的紙,在鎢絲燈照射下,呈現不同程度的黃色。假設把3200K鎢絲燈光使用自訂白平衡校準為5200K的色溫,拍攝這三張不同灰階的紙,如果自訂白平衡有用,那麼結果是否是這三張紙只呈現不同灰階的顏色(黑色),而不帶有黃色光,這需要實驗驗證。

三、在高色溫下一個白塊區塊的顏色會偏藍,如果正確曝光且使用自訂白平衡,那一塊區塊會呈現灰色。如果增加1-2個EV值後再自訂白平衡,區塊應該呈現純白。如果此時拍照恢復成正確曝光,那麼原本的區塊會呈現什麼顏色?是否有需要增加1-2個EV值後再進行自動白平衡,這需要實驗驗證。

四、前三個實驗是針對單一變因(固定色溫的色光)做實驗。如果對3200K的黃色自訂白平衡,拍白色物體會偏藍;如果對9000K的藍色自訂白平衡,拍白色物體會偏黃。以3200K的黃色光為例,想知道自訂白平衡是把照片中黃色光刪除剩下白色光(減法)?還是補上藍色光,讓黃色和藍色混成白色光(加法)?在5200K燈光下照射三張色紙下,分別為黃色、橙色和橘色。如果使用自訂白平衡是使用減法方式,那麼相機是否是把之後拍到的照片都通通扣到剛剛設定的黃色顏色?這需要實驗驗證,如果是,那此時拍攝之前的黃色、橙色和橘色色紙,就應該是呈現灰色、低彩度紅色、高彩度紅色。

實驗結果:

實驗一:

 

IMG_8262

 

文章標籤

阿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_0802_Updated

 

LEICA APO-Macro-Elmarit-R 100mm f/2.8 鏡頭簡介:

 

LEICA APO-Macro-Elmarit-R 100mm f-2.8 外觀

 

最新照片請瀏覽阿鶴在Flickr上面的相簿 (Leica APO-Macro-Elmarit-R 100mm F2.8)。

網址:https://www.flickr.com/photos/chenhowen/albums/72157607161284670

 

參考照片:

寶麗廣場_愛馬仕展覽_老虎.jpg

No. 0019. 寶麗廣場_愛馬仕展覽_老虎

 

 

寶麗廣場_愛馬仕展覽_豹.jpg

No. 0018. 寶麗廣場_愛馬仕展覽_豹

 

 

寶麗廣場_愛馬仕展覽_貓科動物.jpg

阿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_0922_Updated

 

鏡頭簡介:

 

Leica R 50mm F2 ROM 外觀

LEICA R 50mm F2 外觀

 

 

參考照片:

 

 

No. 0002_Elle s'appelle Vivian 

No. 0002.  Elle s'appelle Vivian ( with Canon 5D Mark III DSLR Body ) 

 

 

No. 0001_Elle s'appelle Lily

No. 0001.  Elle s'appelle Lily ( with Canon 450D DSLR Body )


阿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話說阿鶴在2012年6月多受邀到一所國中去上社團的攝影課。主要是讓國中學生對攝影能有基本的概念,但考量到國中學生的理解能力,故那次上課用圖片解釋取代文字敘述,用圖片上課加強學生的印象,用圖片比對讓學生瞭解影響照片景深的三個主要因素。

以下是阿鶴的上課內容:

以微距攝影的理論為主軸_01

去損鈑攝影的理論為卡軸_02

去損鈑攝影的理論為卡軸_03

去損鈑攝影的理論為卡軸_04

去損鈑攝影的理論為卡軸_05

去損鈑攝影的理論為卡軸_06

去損鈑攝影的理論為卡軸_07

去損鈑攝影的理論為卡軸_08

去損鈑攝影的理論為卡軸_09

去損鈑攝影的理論為卡軸_10

去損鈑攝影的理論為卡軸_11

去損鈑攝影的理論為卡軸_12

去損鈑攝影的理論為卡軸_13

去損鈑攝影的理論為卡軸_14

去損鈑攝影的理論為卡軸_15

去損鈑攝影的理論為卡軸_16

去損鈑攝影的理論為卡軸_17

 

阿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曝光正常 5EV

Kodak 5285 電影底片+Nikon F90X機身+Nikon AF-D 50mm F1.8+Gitzo腳架

2012-0116 更新

感謝琮兄提供Nikon AF-D 50mm F1.8和Gitzo腳架,讓阿鶴得以完成此實驗。

前言Kodak 5285 是電影用的底片,一般用在拍攝電影,很少會流到市面,所以阿鶴也是這兩三年透過管道才接觸到這款底片。據朋友說這款底片寬容度有到7-8格(7-8EV)之多,一般正片寬容度較低,而一般負片寬容度較高,但是不管正片或負片,一般都很少達到7格EV值,但是這款底片竟然有到7格之多。

動機:雖然講Kodak 5285 底片寬容度有7-8格之多,拍出來的Kodak 5285 照片集(http://www.flickr.com/photos/chenhowen/sets/72157625776122734/)也確實證明底片的寬容度很大,但是沒有做實驗,總是無法確定這件事,所以阿鶴設計一個實驗來測量這款底片的寬容度。

實驗設計

找一盞亮度極強的路燈,路燈旁邊的區塊是純黑的。

對著路燈測光(18%灰卡曝光),測光後,拍出一張曝光適正的照片,這是第一張。接著光圈不動,相機位置不動,只調整快門,放慢一格,拍第二張照片(+1EV),依照這個方法放慢快門速度,依序拍到第七張照片(+6EV),看看到哪一張照片路燈和地面的亮度最亮,且顏色呈現純白色,此時該照片和第一張照片相比,即可得到曝光過度時所得的EV值差距數據

曝光正確時,調整快門,加快一格速度,拍一張,可得-1EV的照片,依序拍-2EV和-3EV,直到路燈和地面亮度最暗且顏色顏色呈現全黑為止,即可得到曝光不足時所得的EV值差距數據

把曝光過度的EV值差距加上曝光不足的EV值差距,所得的「和」即是Kodak 5285 電影底片的寬容度。

實驗結果:

曝光過度數據:

曝光正常 0EV

圖一、曝光正常+0EV  (燈泡曝光適正)

 

曝光正常 1EV

圖二、曝光正常+1EV

 

阿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1126 更新

        德國 Novoflex是一個專門製作專接環或其他配件給影像相關公司的廠商,尤其是給電影產業,所以製作的精度相當高。

        目前有許多人擁有許多相當好的鏡頭(例如:Kinoptik、Angenieux、Kern Switar、Cooke、Leica、Zeiss、Schneider)和有錄影功能的機身(例如:Canon 5DII、Sony NEX5、Panasonic GH2),但是苦於無對應的專接環可使用,所以無法發揮鏡頭和機身的功能。

        因此阿鶴特地到Novoflex官網下載2011年的型錄,有興趣要買接環的人,請參考此一型錄,相信可以買到對應的接環。

        在痞客邦網站上看型錄,會發現照片中的字體不夠大。阿鶴特別把原圖上傳到Flickr網站,圖片有930萬畫素,網址如下:http://www.flickr.com/photos/chenhowen/6400938057/sizes/o/in/photostream/,下載後回家用看圖軟體看,字體會相當清楚。

 

Novoflex-1.jpgNovoflex-2.jpg  

阿鶴 2011-11-22


阿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2_陸製機械錶機芯反面_No.xxxx

上圖. 陸製 機械錶機芯 No.6497-2 背面特寫

 

0724_2011 撰文

       日前阿鶴手上拿到一枚陸製版的機械錶機芯 No.6497-2,想說剛好跟朋友借了一顆LEICA微距鏡頭和Canon 450D的數位機身,想拍下幾張代表性機械錶機芯零件,然後寫篇文章跟大家分享。

       但是有些問題發生了。

       發現即使使用 LEICA R 100mm F2.8 APO Macro鏡頭,此一鏡頭的解析度相當高,配合使用 Canon 450D機身,因為Canon 450D機身是APS片幅,所以可以讓微距放大倍數由1:2達到1:1.25,該照片最大畫素是1200萬畫素。想說如果零件太小(如:番車蓋板螺絲,約 1.8 mm x 2.0 mm),可以利用裁切的方式來呈現此一零件。但是試拍幾次之後,發現該螺絲照片些微模糊了,且裁切後的照片剩3.2萬畫素。我想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放大倍數不夠(因為番車蓋板螺絲實在太小了),其次才是畫素不夠,至於解析力,我對 LEICA R 100mm F2.8 Macro 鏡頭有信心。

       阿鶴想到一個解決辦法,就是使用解剖顯微鏡配合數位攝影系統,我想就算是0.18 mm x 0.20 mm的東西,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好的解剖顯微鏡可能要新台幣30萬元,還要搭配第三眼的數位攝影系統,這樣光硬體的費用就不便宜了。解決了硬體問題,還是有些問題要克服,因為顯微鏡不好攜帶,所以只能把拆解後的零件拿到顯微鏡下拍攝,運送一支機械錶沒有問題,但是運送機械錶零件那風險就高很多了。

       某種角度看這件事,使用不能攜帶的解剖顯微鏡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如果在野外看到苔類植物,因為無法把顯微鏡搬到野外觀察和拍攝照片,所以只能把苔類植物摘下,回到實驗室再用解剖顯微鏡觀察,因為摘下而喪失水分的苔類植物觀察起來和野外有水分的苔類植物是有差異的。這還是可以摘取的苔類植物,更遑論不能摘取的保育類植物,例如:臺灣水韮。

       日前阿鶴有機會接觸到一款特殊相機(註一),特點有:(1)放大倍數高,超越傳統1:1的微距鏡頭。(2)相機體積小、重量輕,方便攜帶。(3)鏡頭前端內建LED燈,提供照明和相機對焦功能,因為提供照明功能,所以可以不用使用閃光燈,因為提供光源,即使在晚上物體沒有光,此一相機還是可以輕鬆對焦。(4)機身是Canon的自動相機,可馬上拍馬上用LCD螢幕看,且畫素達1200萬。聽說這一款特殊相機有專利喔。

       不囉唆,有圖有真相,馬上看照片,照片上面有標準尺(使用該相機專用的軟體,註二,可以在照片上面標著標準尺,方便計算物體大小)。

       01_陸製機械錶機芯正面_No.xxxx

Fig. 01. 陸製 機械錶機芯 No.6497-2 正面特寫

 

02_陸製機械錶機芯反面_No.xxxx
Fig. 02. 陸製 機械錶機芯 No.6497-2 背面特寫

 

03_陸製機械錶零件總覽_No.xxxx

Fig. 03. 拆解後的所有零件

 

阿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730_2011_更新

     致謝:感謝小霆慷慨出借Kern 100mm F3.3,小沛慷慨出借Sony NEX-5機身,沒有你們,這篇文章寫不出來,謝謝你們!

      鏡頭設計是以使用球面鏡片為主,因為球面鏡匯聚光線,因此可以讓被攝人物的眼睛光線發散後匯聚在底片上某一特定A點,手指頭發散的光線聚集在底片上另一特定B點,腳踝光線發散後聚集在底片上第三特定C點,許多點匯集後,於是底片上呈現一個人的像,是上下左右顛倒的實像。

      因為使用球面鏡,所以會產生球面像差,光線越偏離主軸(越靠近鏡片邊緣),折射角度越大(sinθ),距離焦平面越遠,球面像差是一個圓的最外面,照片是在圓內取一個長方形,對應在照片上的位置就是四邊邊角,越靠近邊角影像越是扭曲,畫質越差。

      光經過三稜鏡時,折射後,會產生紅、橙、黃、綠、藍、靛、紫等顏色,這是因為三色光(紅、藍、綠)的波長不一樣,所造成的色散。因為色散(或稱為色差)是會產生的,不論您使用球面鏡、凹透鏡、或是三稜鏡。為了降低色散可以使用螢石晶體做為鏡片,或著其他低色散鏡片,例如:Nikon的ED鏡片、Canon的UD鏡片。這些是利用材料降低色散,屬於材料論。另一種是利用光學設計來降低色散,當三原色校準在一定光波長範圍內,達到低色散的效果,可稱為APO(apochromatic),這是結果論,我印象中LEICA和ZEISS對於APO的要求和定義是不一樣的,不過效果都是相當好的。如果色差嚴重的話,可以在高低反差的交界帶,看到紫邊效應或綠邊效應。

      一條白光如果射向鏡心,無疑的,可以較精準投射到焦平面,同樣的色散造成的影響也比較小。但是如果一條白光靠近鏡片邊緣(越偏離主軸)而投向焦平面,因為球面像差,所以越偏離正確的焦點,偏折角度越大,這時同樣的色差在此時因為偏折角度越大的關係,色差就顯得較為明顯。

      目前可以在鏡頭內加入一到兩片非球面鏡,以降低球面像差。非球面鏡從一開始是利用「研削方式」而得,到目前利用「鑄模方式」取得以及「複合方式」取得,至於哪一種方法取得的非球面鏡效果比較好,這就牽涉到該公司願意投入的心血有多少。

      目前阿鶴手頭有一顆鏡頭,是Kern 100mm F3.3 C接環 鏡頭,我記得這一顆沒有使用非球面鏡片,這顆鏡頭是設計給電影底片規格使用的,不是135底片的規格,所以成像圈較小。但由於成像圈較小,才有機會看到成像圈的邊緣表現。

      把這顆鏡頭專接到Sony NEX-5機身上面,可以明顯看到成像圈,這是我使用NEX-5而不使用M43規格機身的原因。

      縮光圈可以降低球面像差,但是會讓繞射產生,所以不宜把光圈縮到最小拍照,因為通常最小光圈的畫質是不好的。

      在此阿鶴做了簡單的實驗,就是:把鏡頭裝到NEX-5機身上,架上三腳架,找一個遙遠的物體(臺大醉月湖中的亭子),讓鏡頭對焦到無窮遠,ISO降到最低,從F3.3光圈,一路縮到F22,同樣的曝光EV值,看看哪一個光圈下其成像品質最好。

      因為PIXNET部落格上面的原圖照片顯示出來不夠大,所以細節看不出來,不容易看出F11是最佳光圈。茲 將螢幕上的照片放大到100%,擷取螢幕畫面,因為是100%的放大率,所以沒有放大補點的問題存在。最後將F8、F11和F16的照片擺在同一張照片內,由上往下分別是F8、F11和F16,方便比較解析力和色彩還原力,以利看出F11是最佳光圈。

      資料如下:

台大醉月湖涼亭_Kern 100mm F3.3 @ F3.3_2011_0306_Mar         

圖1-1. 光圈是F3.3

格放_Kern 100mm F3.3 @ F3.3_2011_0709_Jul.jpg

圖1-2. 光圈是F3.3

 

台大醉月湖涼亭_Kern 100mm F3.3 @ F4_2011_0306_Mar

阿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光學圖-01.jpg

 

        致謝:感謝好友鴻嘉先生在光學技術上的建議,謝謝你 ^^

        阿鶴02月18號寫了一篇文章(LEICA R100 微距攝影時,不同光圈下,背景線條變化之量化實驗),內容是使用LEICA R 100mm F2.8 APO 微距鏡頭拍攝物體時,在光圈越縮越小的情況下,背景線條會越來越清晰,理論上,每縮一格光圈,則線條會變成1/√2倍。但是02月18號那一篇文章沒有提到測量的數字,所以嚴格講不應該在標題打上「量化實驗」這四個字,而是「景深變化實驗」。

        現在阿鶴已經把線條測量出來,也作了分析,線條是有呈現 1/√2倍的變化,但是數據不是很漂亮,因為當線條擴散開來時,很難界定確實的邊界,所以測量上會有些誤差。

      阿鶴畫了三張投影片,試著解說實驗中所依據的光學知識。

       會做這個實驗,是因為知道縮光圈時,被攝物的景深會增加,背景的景深也會增加,但是很少做到背景景深的量化實驗,所以藉由背景線條的變化,試圖找出背景的景深是否可以量化。

 

      
      

光學圖-01.jpg

       投影片一:說明為何所小光圈可以增加景深。

 

 

 

光學圖-02.jpg

       投影片二:說明物體每縮小一格光圈,所成的像高度會變成1/√2倍。

阿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463-F22_resize.jpg

實驗動機:

1.我們知道拍攝微距照片,縮小光圈可以增加景深,讓被攝物更加清楚。知道光圈越縮越小時,背景越來越清楚,但是還是沒有量化背景清晰的程度(可反向看成模糊的程度)。

2.一般我們測景深時,可以在被攝物旁邊放上一把尺,這樣可以測量景深程度,但是只知道前後的景深範圍,很少人注意不同光圈下,景深範圍內的左右圖案(本實驗用斜直線作代表)的變化(線條的收聚效果)以及整體背景的變化(斜垂直和斜水平線條的收聚效果)。

3.線條變形:100mm的微距鏡頭,沒有明顯桶狀變形的疑慮,但是也很少人做實驗,測量線條的變化程度。加上阿鶴使用過CONTAX G16鏡頭(暱稱:神之眼),發現抓準水平線時,所拍的物體和背景中的線條就是線條,幾乎沒有變形。G16的桶狀變形接近零變形量(直線就是直線,水平線就是水平線,例:contax G16 神之眼測試照-2,http://www.flickr.com/photos/chenhowen/2217066100/,Terry Lin攝),但是如果往上或往下傾斜時,整個照片內的線條從中心到邊角都均勻變形(這樣可以反向證明CONTAX G16的桶狀變形接近於零)。想測試看看LEICA R 100mm F2.8 APO Macro在微距攝影時,線條的變形程度。

實驗設計:

1.把畫有1公分方格間距的方格墊子當作背景,特別把墊子左旋幾度角。如果線條有變形,那左旋幾度角的墊子上面的方格交叉處會更明顯。

實驗結果和解釋:

IMG_3457-F2.8_resize

圖一. F2.8的照片。

IMG_3458-F4_resize

圖二.F4的照片。畫面上方的斜直線在F4比F2.8明顯,線條有明顯收聚。

IMG_3459-F5.6_resize

圖三.F5.6的照片。畫面上方的斜直線在F5.6比F4明顯,線條有明顯收聚。水平線收聚效果在F5.6比F4更明顯,但是畫面上方的水平線條不明顯。

IMG_3460-F8_resize

圖四.F8的照片。畫面上方的斜直線在F8下更清晰了。水平線收聚效果更好,慢慢看出畫面上方的水平線條紋路了。

IMG_3461-F11_resize

圖五.F11的照片。畫面上方的水平線條紋路比F8更明顯。

IMG_3462-F16_resize

阿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鶴要轉載一篇好文章(如有侵權,請告知阿鶴,阿鶴會立即下架此篇文章)!

題目:最好的近攝鏡頭

原始文章出處:德國 Color Foto 11/1996 P34-P37.
作者:Dr. Artur Landt
譯者:陳仁傑

摘要:本文章探討11顆焦段位於90mm-105mm近攝鏡頭在1:1或1:2狀態下的整體光學素質!
不討論在無窮遠時的光學性能!
本篇文章評定的前三名:

第一名:Leica APO-Macro-Elmarit-R 1:2.8/100mm

下面網址是阿鶴用上述鏡頭拍的照片, 請連結觀看照片,可做三顆鏡頭比較

(http://www.flickr.com/search/?q=leica+100mm&w=15590026%40N03)

第二名:Contax Zeiss Makro-Planner-T* 2.8/100mm

下面網址是阿鶴用上述鏡頭拍的照片, 請連結觀看照片,可做三顆鏡頭比較

(http://www.flickr.com/search/?q=contax+100mm&w=15590026%40N03)

阿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鶴要轉載一篇好文章(如有侵權,請告知阿鶴,阿鶴會立即下架此篇文章)!

題目:全面性的畫面品質

原始文章出處:德國 Color Foto 03/1997 P32-P34.
作者:Dr. Artur Landt
譯者:陳仁傑

摘要:本文章探討10顆焦段位於50mm-105mm近攝鏡頭在無限遠下的整體光學素質!
不討論在1:1或1:2狀態下的光學性能!
本篇文章評定的前三名:

第一名:Leica APO-Macro-Elmarit-R 1:2.8/100mm

下面網址是阿鶴用上述鏡頭拍的照片, 請連結觀看照片,可做三顆鏡頭比較

 (http://www.flickr.com/search/?q=leica+100mm&w=15590026%40N03)

第二名:Contax Zeiss Makro-Planner-T* 2.8/100mm

下面網址是阿鶴用上述鏡頭拍的照片, 請連結觀看照片,可做三顆鏡頭比較

(http://www.flickr.com/search/?q=contax+100mm&w=15590026%40N03)

第三名:Nikon AF Micro-Nikkor 2.8/105mm D 

阿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鶴今天再轉載一篇好文章(如有侵權,請告知阿鶴,阿鶴會立即下架此篇文章)!

題目:顯而易見的早期鬆脫畫面

原始文章出處:缺此資料
作者:缺此資料
譯者:陳仁傑

摘要:本文章探討10顆焦段位於50mm-60mm近攝鏡頭在1:1或1:2的狀態下整體光學素質!
不討論在無限遠狀態下的光學性能!
本篇文章評定的前10顆鏡頭:

第一名:Contax Zeiss Makro-Plannar T* 2.8/60mm

下面網址是阿鶴用上述鏡頭拍的照片, 請連結觀看照片,可做不同廠牌的鏡頭比較

(http://www.flickr.com/search/?w=15590026%40N03&q=contax+60mm&m=text)

第二名:Leica Macro-Elmarit-R 2.8/60mm

下面網址是阿鶴用上述鏡頭拍的照片, 請連結觀看照片,可做不同廠牌的鏡頭比較

(http://www.flickr.com/search/?q=leica%2060mm&w=15590026%40N03)

阿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個星期,阿鶴回到老家。
因為要整理收藏室,卻意外發現當時投稿到攝影網路雜誌的文章手稿!
文章刊登在攝影網路雜誌2000年2月號!

手稿如下:
P1


P2


P3


P4


P5

阿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話說阿鶴在整理照片時,發現兩張阿鶴的學姐Crill幾年前拍的照片(講Crill應該沒有洩漏當事人姓名之虞吧)。

看了照片後,覺得Crill學姐的構圖能力很好!於是就想講解一下!

有圖有真相!看圖說故事吧!!!


下面這一張應該是第一張:

首先,先抓一隻蜘蛛構圖並測光。這一張的背景不能太複雜,不然和第二張照片疊合時背景會呈現混亂狀態,所以Crill選擇一張背景單純的地方拍下這隻蜘蛛。厲害的是Crill利用大光圈1.凸顯蜘蛛本身2.『讓背景模糊』,高竿--運用大光圈使背景模糊,這是有技術在的。
這一張測光要正確不能過曝,不然和第二張疊合後的總曝光(測光表上測出來的能量用EV值來表示。EV值為:用100度底片,使用50mm鏡頭,光圈開1.4曝光1秒的曝光量,我們定義為EV1,光圈開1.4曝光1/2秒為EV2)會過曝,一旦過曝(超過底片的寬容度),照片就會呈現亮白色。
這一張拍完後,Crill要在腦海裡記住這隻蜘蛛在底片上的絕對位置。為何要記住絕對位置呢?請看第二張。


下面這一張是第二張:

第一張拍到蜘蛛後,第二張就要尋找獵物。同時獵物的大小不能比蜘蛛大。所以要找到適合的獵物不容易。找到後要調整拍照位置(太靠近獵物拍出來變大,遠離當然獵物拍出來會變小)。
當Crill找到這隻蜜蜂後,就要把蜜蜂放在蜘蛛的左側。這時要講一下歷史背景。那時沒有數位相機,無法即時預覽,要等到沖片後才知道結果。所以一張就要定生死,這樣情況下更考驗出Crill的構圖能力!!!

當Crill拍完第一張的蜘蛛後,利用重複曝光鈕使第一張底片不過片,但是可以上快門!接著把蜜蜂正確的放到蜘蛛左側,形成蜘蛛要獵捕蜜蜂的圖案。同時這一張曝光也要適正,不能過曝(所以兩張曝光量是過度一個EV值,因為負片可以容許過度一個EV值,所以照片是可以洗的出來)!

阿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攝影技術版精華區經由三屆版主 (flightmouse, tomchen, Noctilux ) 努力經營後,累積相當多的好文章 (這些文章可能已經過時 , 不過仍具參考價值), 阿鶴將逐一挑選並將轉貼在部落格上.   ~阿鶴 0920.2008

更多好文章,請到以下BBS板上精華區瀏覽, BBS://140.122.65.25 , 進入 [PHOTO-TEC]版 (SLR+RF+DC = 傳統&數位攝影技術板) 後, 按 Tab鍵 進入精華區閱讀.

以下是當時在BBS板上帳號為iMaker先生/小姐在1999年寫的文章 (文章的智慧財產權歸於iMarke), 茲轉錄如下:
---------------------------------------------------------------------------------------------------------------------------------------
發信人: iMaker <iMaker.bbs@aug.csie.ntu.edu.tw>, 看板: PHOTO-TEC標  題: 各公司AF鏡頭介紹(MINOLTA (上)發信站: DCI HiNet (Wed Jul 28 01:53:08 1999)轉信站: elfBBS!news.ntnu!ctu-peer!ctu-gate!news.nctu!news.ntu!feeder.seed.net.tOrigin: h170.s10.ts31.hinet.net

 

美能達 MINOLTA

 

美能達的手動調焦鏡頭為MD系列,其AF接環則稱為A接環。 美能達的AF接環與其原有的MD接環不同,其直徑比MD接環要大些。AF鏡頭上沒有傳統的光圈調焦環,改由機身來控制,這樣做有一個好處:更換鏡頭時,光圈的設定是不會改變的。光圈的張開與收縮機構仍是傳統的機械式的。AF接環上有五只電子觸點,用來實現機功與鏡頭之間的信息傳遞。鏡頭上的距離刻度也裝入了窗式結構內,這樣就不會因使用年月過久後會將刻度圈上的字抹掉。 美能達AF鏡頭中有ROM,用來存儲鏡頭焦距、最大最小光圈等參數,將鏡頭接至機身上時,機身內的八位CMOS CPU就會從鏡頭上取得有關信息,便於自動選擇程序和曝光組合。 從表面上,美能達放棄了沿用多年的MD接環而啟用新型AF接環,從商業角度來講是要冒很大風險的,也許美能達曾意識到MD接環在整個世界的市場上佔有率很低,加上其在照相機行列中的名氣遠不如尼康和佳能,有時甚至比潘太克斯和奧林巴斯要差,而理光也不時對其地位進行挑戰,所以倒不如以全新的面貌出現。更換鏡頭接環的另一個原因也許是,原MD接環的內徑為當時市面上所見到的是最小的(42毫米),這種口徑並不利於制造大口徑高速鏡頭和未來的發展。新型AF接環的內徑為47毫米。 在推出 alpha 7000的同時,美能達一下就推出了近十支AF鏡頭和一系列的附件,而且很快就達到了26支鏡頭之多,焦距從16-600毫米。在AF鏡頭生產方面,美能達是下很大功夫的。該公司生產了世界上第一支折反射式AF鏡頭500/8和獨一無二的3X-1X微距變焦鏡頭。美能達的鏡頭包括魚眼鏡頭、超廣角鏡頭、微距鏡頭、折反射鏡頭、電動變焦鏡頭和微距變焦鏡頭等,品種還是較齊全的。其鏡頭品種和規格的數量僅次於佳能。

 

發信人: iMaker <iMaker.bbs@aug.csie.ntu.edu.tw>, 看板: PHOTO-TEC標  題: 各公司AF鏡頭介紹(MINOLTA (下)發信站: DCI HiNet (Wed Jul 28 01:53:09 1999)轉信站: elfBBS!news.ntnu!ctu-peer!ctu-gate!news.nctu!news.ntu!feeder.seed.net.tOrigin: h170.s10.ts31.hinet.net

 

美能達AF鏡頭經歷了兩次明顯的變化。隨第二代AF SLR Dynax7000i而推出的新型鏡頭外形更美觀、尺寸更小巧、而且AF速度也高於早期AF鏡頭;為了適應其第三代xi系列AF SLR的自動變熊控制功能,美能達重新設計了一批內置變焦馬達的XI系列AF鏡頭。新型XI系列AF鏡頭和機身接環上多增多了三只觸點,其中兩只用來輸送電源動力,另一只則用來進行數據交換,內置有電動變焦馬達。 XI系列變焦鏡頭的使用方法與常規的變焦鏡頭大不相同。鏡筒上有一個類似於變焦環的部件,稱之為控制環,最大轉動角度只有約礦,用來控制電動變焦或調焦。當用在於XI系列SLR時,需要將鏡筒上的AZ/MZ開關撥至AZ位置,否則快門釋放鈕會閉鎖。相機接通電源時,相機處於ASZ狀態,進行自動變焦構圖。左右旋轉控制環可以人為地改變焦距,變焦速度與旋轉的角度成正比。在AF狀態下,只要將控制環向機身方向拉,就能鎖定焦點;在回拉狀態下,不用將帆身的MF/AF鈕撥至MF檔,左右旋轉控制環,可以進行手動調焦。 xi系列鏡頭 (除xi28-80/4-5.6外)也可以用於美能達非xi系列的AF SLR上。此時要將鏡筒上的AZ/MZ開關撥至MZ位置外。控制環再也不起作用,鏡頭上也失去了焦點鎖定功能,同其他非xi系列AF鏡頭一樣,焦點鎖定由快門釋放鈕來控制。而且只具有自動調焦功能,無法手動調焦。另外變焦要靠旋轉或推拉鏡頭前端部分(相當於非xi系列鏡頭的手動調焦環部分)來完成。顯然,XI系列鏡頭貝有配用XI系列SLR才能發揮全部功能和使用最為方便。 對Minolta的用戶來說,選購鏡頭的餘地是最大的,所有獨立生產廠都生產了美能達AF接環的鏡頭,這是值得慶幸的。另外SIGMA還生產了兩支1.6X的AF轉換器,可分別將美能達MD和尼康AI接環手動調焦鏡頭接至美能達AF SLR上,並具有AF功能。


阿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攝影技術版精華區經由三屆版主 (flightmouse, tomchen, Noctilux ) 努力經營後,累積相當多的好文章 (這些文章可能已經過時 , 不過仍具參考價值), 阿鶴將逐一挑選並將轉貼在部落格上.   ~阿鶴 0920.2008

更多好文章,請到以下BBS板上精華區瀏覽, BBS://140.122.65.25 , 進入 [PHOTO-TEC]版 (SLR+RF+DC = 傳統&數位攝影技術板) 後, 按 Tab鍵 進入精華區閱讀.

以下是當時在BBS板上帳號為iMaker先生/小姐在1999年寫的文章 (文章的智慧財產權歸於iMarke), 茲轉錄如下:
----------------------------------------------------------------------------------------------------------------------------------------

發信人: iMaker <iMaker.bbs@aug.csie.ntu.edu.tw>, 看板: PHOTO-TEC標  題: 各公司AF鏡頭介紹

(NIKON (上)發信站: DCI HiNet (Wed Jul 28 01:53:09 1999)轉信站: elfBBS!news.ntnu!ctu-peer!

ctu-gate!news.nctu!news.ntu!feeder.seed.net.tOrigin: h170.s10.ts31.hinet.net

 

尼康 (NIKON)

 

尼康的Nikkor系列鏡頭以其優異的光學性能而享譽攝影界。絕大多數專業攝影師 (尤其是新聞記者)都是

採用尼康系列鏡頭來工作的。這是尼康的光榮,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尼康的一個大負擔。尼康公司的

用戶很多,所以在推出新一代的AF SLR時,是非常謹慎的。它目睹了美能達alpha 7000的成功,也了解美

能達因放棄原鏡頭接環而遭受的痛苦。所以尼康只是在原有的AI 接環上進行改良,新型AF接環保持了與

原接環的機械兼容性。自1950年以來尼康所生產的鏡頭全部能用於AF接環上。這樣做雖然保住了原有的鏡

頭,但也是付出了代價的。原來手動調焦鏡頭用於AF SLR上,不能使用程序自動曝光和快門優先自動曝光

方式,只能使用光圈優先和測光手動曝光方式;尼康卓越的矩陣式測光方式也不起作用,只能用中央重點

加權平均測光方式,但這些限制對尼康的原有用戶來說就微不足道了,他們為不需要完全放棄原有設備而

向AF過渡而感到歡欣鼓舞。 尼康在推出其第一架機身一體化AF SLR F-501的同時,也推出了一支將手動

調焦鏡頭轉換成AF鏡頭的轉換適配鏡TC-16A(該轉換適配器的工作原理是原手動調焦鏡頭的活動光學元件

阿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攝影技術版精華區經由三屆版主 (flightmouse, tomchen, Noctilux ) 努力經營後,累積相當多的好文章 (這些文章可能已經過時 , 不過仍具參考價值), 阿鶴將逐一挑選並將轉貼在部落格上.   ~阿鶴 0920.2008

更多好文章,請到以下BBS板上精華區瀏覽, BBS://140.122.65.25 , 進入 [PHOTO-TEC]版 (SLR+RF+DC = 傳統&數位攝影技術板) 後, 按 Tab鍵 進入精華區閱讀.

以下是當時在BBS板上帳號為iMaker先生/小姐在1999年寫的文章 (文章的智慧財產權歸於iMarke), 茲轉錄如下:

-----------------------------------------------------------------------------------------------------------------------------------------------------

發信人: iMaker <iMaker.bbs@aug.csie.ntu.edu.tw>, 看板: PHOTO-TEC
標  題: 各公司AF鏡頭介紹(CANON (上)
發信站: DCI HiNet (Wed Jul 28 01:53:05 1999)
轉信站: elfBBS!news.ntnu!ctu-gate!news.nctu!spring!netnews.hinet.net!news
Origin: h170.s10.ts31.hinet.net

一、佳能 (CANON)

佳能不獨以其照相機設計而馳名於世,而且其龐大的鏡頭群也是
人所共知的。佳能的手動調焦鏡頭稱為FD鏡頭;而其AF鏡頭則以
EF(Electronic Focusing,電子調焦)為代號,以表明這類鏡頭的
特點。

雖然EF鏡頭的陣容在數量方面稍遜於FD鏡頭,但也是令人囑目的焦
距範圍從14毫米至1200 mm,其中有超廣角鏡頭、魚眼鏡頭、微距鏡
頭、柔焦鏡頭和透視控制鏡頭等,其鏡頭品種及規格均比其他公司都
要齊全。其中L(Luxury,奢侈之意)系列鏡頭採用螢石玻璃鏡片、
或超低色散玻璃鏡片以及或者非球面鏡片,因此成像品質極佳,但
價格相當高。

阿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鶴在學長的幫忙下,有幸可以使用K50 Macro這顆電影鏡頭。

拍了幾張照片,如下網址。

http://www.flickr.com/photos/chenhowen/sets/72157607201882559/

感覺:
 1)相當有立體感,請見[超有立體感的腳踏車]&[超有立體感的楓葉]&[樹葉的立體感表現] & [秋陽下的樹蔭]這4張照片
1.5)補追加一張照片:[階梯的立體感表現]
 2) K50 Macro沒有很高的解析力(相較於Leica 100mm F2.8 Macro)(個人推測原因可能跟K50設計成給16釐米的底片使用有關,Leica 100mm Macro底片面積是16釐米的兩倍)
 3)對於色彩的還原能力相當好
 4)有漩渦狀的散景
 5)對焦筒轉動流暢,光圈環沒有定格,光圈葉片數目多
 5)雖然放大率1:1,但是轉到1:1時,鏡頭前端距離被攝物大概5公分左右,不好打閃燈光(環閃、雙閃除外)且可能嚇跑動物

                                           ~阿鶴 0911.2008

[超有立體感的腳踏車]

阿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四張:紅色煙火.JPG

2008年08月02號  大稻埕煙火

 

阿鶴星期五跟小陳去買相機。買了一台Canon 450D、Canon EF17-40mm F4 USM和Canon 50mm F1.8II。

殘念....沒有買到B+W 486 UV-IR cut濾鏡。(這一片用來濾除UV紫外線和IR紅外線)因為數位相機CCD會對IR紅外線感光而在畫面上呈現較弱強度的紅色,如果濾掉紅外線,相信拍出來的照片會更貼近真實照片)。
(PS.生物活著時會輻射出IR『紅外線』而UV紫外線)。

星期六拖小陳出來閒逛,結果小陳提到要去大稻埕逛逛。我們到大稻埕時發現奇怪怎麼一大票人在排隊。還有交警在指揮。

莫非...........有免費的演唱會?進去看,唉,沒有演唱會。
不過倒是看到煙火一場,運氣不錯。由於沒想到是煙火會,所以沒有準備腳架,SO....之後POST上來的煙火照片都是用手持拍的,照片沒有用『防手震』鏡頭拍的喔!

 感謝小陳慷慨借出相機,讓我可以拍下這些煙火照片!!!
(如果這些照片賣得出去,我會分一半收入給你的!)
......SO有事沒事--->相機可以交給阿鶴保管兼使用--->說不定會不小心拍到好照片--->說不定照片會賣錢--->SO.....大家就有錢入帳!!!       
------SO由此可證,相機可以交給阿鶴保管!

技術資料:
Canon 450D
Canon EF 17-40mm F4 USM

阿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2